2025.03.13

【天下雜誌】「台灣包子王」把水餃賣進英國好市多 奇美三代如何收服歐洲胃?

連自己早餐都不吃包子,奇美食品總經理宋宗龍在危機認知中帶公司拓展國際市場,打破含肉產品無法出口的魔咒,在國外生產,把包子賣進菲律賓7-Eleven到市佔第二,更將水餃賣進英國好市多。

test

不到一年半,奇美食品的餃子在波蘭成功量產。

test

宋宗龍不僅提升研發部門員工的能力,也鼓勵各部門員工都參加國際展會,了解客戶需求,增加對市場的敏銳度。(黃明堂攝)



最快明年第一季,英國好市多將出現台灣人熟悉的、正宗的豬肉高麗菜水餃!


過去礙於歐美法規,含肉產品完全不能出口,但今年奇美食品和波蘭雞肉大廠SuperDrob合資改裝的工廠量產水餃成功,奇美負責研發、銷售,SuperDrob負責生產,讓原汁原味的台灣味水餃能在歐洲大陸製造,英國29間好市多已經確定採購。


「奇美食品替台灣食品業跨出同溫層,」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黃志芳表示,「過去除了台灣珍奶在國外大放異彩,台灣食品大多侷限在東南亞、美國華人同溫層,」在他看來,奇美食品有眼光、有膽識,進軍台灣食品業較不熟悉的歐洲市場。


背後的最大推手,是奇美食品三代、現年55歲的總經理宋宗龍。


2011年就接班擔任總經理的宋宗龍,是奇美食品國際化的最大功臣。奇美外銷的營收佔比從十多年前的一年僅1億,去年增加到4億,近5年更透過在國外設廠生產,將定價更高的含肉產品賣到其他國家。

奇美怎麼做到的?宋宗龍引進系統化管理,培訓奇美團隊具備抓住國際商機的戰力。


棄科技、接食品,宋宗龍改革集團邊緣公司


奇美食品的包子在台灣市佔第一。1990年代,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喚回當時在美國經營貿易公司的外甥宋光夫,協助結束持續虧損的奇美食品。沒想到,宋光夫帶領團隊研發比坊間包子還大的「大燒包」,在7-Eleven一炮而紅,因此救活公司。


宋光夫的兒子、當時20幾歲的宋宗龍,也從那時看著奇美食品成長,埋下日後接班的種子。在美國念大學的他,暑假回台跟著宋光夫、廠長到處找設備,見證熟水餃生產線誕生。


一路念經濟系、企管所,他畢業後先在元大證券香港分公司上班,返台後先到奇菱科技工作,卻被艱澀的科技術語弄得頭昏腦脹,再加上他自述「有愛吃的基因」,便毅然在2011年放棄科技業,選擇接任奇美食品總經理一職。但,市佔第一的奇美食品,背後卻是落後的管理,「這家公司營養不良,」他直言。


"當時宋光夫將科技業的標準化帶進食品業,要求每顆包子大小、外觀完全一樣,而且非常重視包子的「良率」。但產品的高品質,沒有落實在管理上。"


例如,廠長決定當天生產的產品,並非依據客戶需求,而是去倉庫看哪種產品的庫存量少;許多設備常常用到壞掉才修理,沒有固定的檢修週期。


讓員工上感官品評課


宋宗龍大刀闊斧地改革。他先更換IT系統、建立管理SOP流程、教同事定期用數據檢視財務報表找出異常,也從奇菱科技挖來一些前同事,「我接手一開始做最多的是建立管理制度。」


他也致力提升人才素質。他從新竹聘請「感官品評」博士替各部門同事上課,「到底什麼叫好吃,是甜好吃、還是鹹好吃,要講得出來。」這不僅讓研發部門員工的能力一致化,也訓練員工獨立、有自信,「過去董事長講一句話,大家就朝他的方向轉,但不見得是對的,」現在他和宋光夫都不參與研發過程,直到產品決定推出,才進行最後試吃。他也鼓勵跨部門同事協作,增加對市場的敏銳度。


以往,國際展會只有銷售員工會參加,現在他鼓勵銷售、行銷、製造員工都可以偕同前往,第一線了解客戶需求,不再像以前被動等待通路客戶下單。

「沒想到他挑最辛苦的來做,國際、數位化、機器、生產稼動率他都弄得很清楚,跟一般二代不一樣,」宋宗龍的好友、聯發國際董事長鄭凱隆大感驚奇。


難道老員工不會反抗嗎?「我爸人緣好,」宋宗龍自嘲說,改革能推動,是因為宋光夫仍任董事長,全力支持兒子改革。


宋光夫文質彬彬、親和力強,力行走動式管理;身型渾圓的宋宗龍則是眼神帶著犀利,注重數字管理,要求員工獨立判斷,而非跟他要答案。「董事長是文人,給願景,總經理是數字管理,給目標,」奇美食品經營企劃處協理柯惠雯觀察,父子檔形成良好互補。




【小檔案】宋宗龍


出生/1969年

現職/奇美食品總經理

學歷/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計量經濟學士、加州州立大學富勒頓分校企業管理碩士

經歷/元大證券承銷部、國際部職員;奇菱科技副總

給服務業的一句話/Only serve the best. 一顆小小的包子和水餃,是每位消費者的一餐,品質永遠要放心裡。

第一站滑跤,反而替攻歐鋪路


大學念經濟的宋宗龍,對數字敏感,他一上任就發現,應該放更多心力在利潤更漂亮的外銷市場上。在美國曾長年生活的他有國際觀、跟緊國際市場脈動,韓裔美籍廚師張錫鎬以一顆豬刈包在美國掀起狂潮後,美國各式餐廳紛紛賣起刈包,奇美食品2015年被美國一風堂選中成為刈包供應商,出口量開始大增,一年能賣6千萬顆,成為美國市佔第一。但,擴展國際市場,也有很現實的理由。


"宋宗龍發現,台灣飲食文化選擇愈來愈多元、也日漸西化,讓仰賴單一肉包品項這件事充滿風險。"


他自承,被許多台灣人當成早餐的包子,也不會出現在他早晨餐桌上,「我每天早上就是一片吐司、起司、火腿、荷包蛋夾著吃,我太太都說我很無聊。」


「半杯水是半滿,還是半空,就看你怎麼看,」在他看來,包子市場或許在台灣成長緩慢,但在國外卻有莫大潛力。


他在台灣推動產品多元化,推出調理食品,研發軟質餐,切入銀髮友善食品市場;同時,把主力放在國外,尋找包子切入市場和生產的機會,「國外市場非常大,全世界每個人吃一個包子,你可以做超多包子。」


2017年,宋宗龍從華人朋友得知,菲律賓人比台灣人更愛吃包子。台灣每間超商一天賣出2顆包子就不錯,菲律賓7-Eleven居然每間一天可賣出50顆。他因此決定到菲律賓設廠,但卻一波三折。


第一,是與合作伙伴談不攏。他原想找當地公司合資,都已經談到設廠,沒想到對方想做的是低價市場,意見不同之下只好拆伙。但既然已經決定在海外設廠,他便自己改裝另一間舊工廠。


第二,是口味不在地。2020年開始生產出包子,賣得並不好,原來菲律賓人更喜歡口感更軟、有黏牙感的包子。調整後,他推出新口味,包括鮪魚起司包、披薩包,熱賣後幫助奇美食品快速爬升為菲律賓7-Eleven第二大包子供應商,花了3年,在去年5月把疫情間的虧損全部賺回來。


借鏡菲律賓,波蘭不到一年半就量產

「菲律賓經驗是很大的轉折,」宋宗龍表示,他試著將台灣整套生產模式複製到國外,反而讓奇美食品在歐洲生產更順利,員工也真正成為宋宗龍的眼睛,幫助公司辨識機會。

2021年,SuperDrob在德國食品展上找上奇美食品合作做水餃。有了前車之鑑,他先派員工花一年多仔細評估合作伙伴和市場,帶回第一手觀察。SuperDrob已有工廠,只需增設熟水餃生產線,還有泰國卜蜂集團投資,加上波蘭人平時也吃餃子pierogi,而且歐洲已經有日、韓業者先行教育消費者亞洲餃子吃法,不是陌生食物。

決定合作後,宋宗龍不拖泥帶水,去年4月就採購設備,他謹記菲律賓口味在地化教訓,還請歐洲廚師調校水餃口味。今年9月,不到一年半,水餃已成功量產。波蘭是歐盟成員國,在波蘭生產後就能銷售全歐,品項也能從水餃擴增到燒賣、小籠包。


"日、韓早在歐洲卡位,奇美還有優勢?「美味就是台灣食品的最大優勢,」他笑著回憶,英國好市多採購人員試吃時大讚「很好、很好吃,」勝過早已在該賣場賣水餃的日本味之素。"


更大的優勢,來自宋宗龍不斷帶著公司團隊嘗試、學習、小步快跑,才能在掌握住機會。「早在波蘭之前,他就在尋找外部合作的新模式,」黃志芳觀察。


例如,宋宗龍曾帶領公司打進東京迪士尼、大阪環球影城,成為米奇、Hello Kitty造型刈包的主要麵皮供應商,直到疫情爆發後日本方因防疫考量終止合作。宋宗龍表示,做造型刈包需要大量人工,員工不停加班才能做完,很難永續,但就是想讓團隊學習新技能。

「我們這種留學回來的,都很希望把台灣好吃的東西帶到國外去,」宋宗龍說。他的夢想正在成真,奇美食品的國際化佈局,也正在加速。(責任編輯:張蕙蘭)


【小檔案】奇美食品

成立/1971年

董事長/宋光夫

總經理/宋宗龍

主要產品/包子、饅頭、水餃、西點

成績單/2023年營收14億元,內銷、外銷比例7:3


(轉載天下雜誌 811期)